1)第三章 穆天子的传说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在玄奘的心目中,白杨沟佛寺与庙儿沟佛寺均以山沟命名,名相既然差不多,寺院又能相差多少呢?顶多这里距离王城近,比庙儿沟多几个僧人罢了。可是,当他下了马车,他才意识到自己想错了!

  站在白杨河边,望着这座高大的西域风格的寺院,玄奘不由得为其宏大的规模发出一声惊叹!

  这座寺院的建筑和布局与中原完全不同,没有常见的青砖碧瓦,拱檐翘顶,而是由厚重的版筑土坯建造而成,窗户狭窄,大门呈拱形——与庙尔沟佛寺有些相似,应当属于当地的特色。

  寺中僧侣们早已在门前恭候多时,见大唐法师到来,几位长老立即率众弟子列队迎接,无尘长老则为他们一一做着介绍。

  虽然已有思想准备,但玄奘还是没有想到,在这座远离中土的西域寺院里竟会这么多的高僧云集!

  从拱形的大门进去,正中便是一道长长的主厅,两侧是各类僧房。后院里则有一座宏伟的佛塔,土坯结构,高耸十余丈,充满了西域风情。

  这里的一切都与中原地区是如此的不同,从服饰到建筑,从语言到习俗。然而寺内飘荡着的缭绕的香火,披着红褐色长袍的僧侣匆匆而过,再加上那络绎不绝的香客,却又让他感受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熟悉。共同的信仰弥合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如此纯粹的佛家圣地慰籍了他疲惫的心灵。

  之后的几天里,玄奘一直在这座寺院里看经、讲经、休养疲惫的身心。间或石万年过来,便回答些佛学上的问题。

  晚课后,玄奘照例借阅寺中的藏书来看。

  这是一个奢侈的习惯,在西域的很多国家,文字为少数人独享,书籍也成为奢侈品,甚至比丝绸、黄金、宝石等物都要贵重,并且有价无市。

  寺院是书籍比较集中的地方,除佛经外,还藏有一些世俗的书籍。有些居士临终前会将自己收集的书交给寺院,这不仅仅是一种供养,更是为了保存。很多寺院都设有专门的藏经室。

  藏经室里当然是以佛经为主,很多寺院的佛经都是孤本,别处看不到。并且只给看,不给抄,绝不外传。

  想当年朱士行大师在于阗抄了二十卷的《放光般若经》,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还不许他将书带出于阗。后来还是大师略施计谋,才成功地将经书带回中原。

  白杨沟佛寺是伊吾最大的寺院,里面的藏书也是伊吾之最。玄奘是大唐高僧,在藏经室里看书还是没问题的,即使寺里不免费,也有国王替他买单。

  他看书首选佛经,主要是看看有没有什么真经善本,也好增益补缺,探究源流。

  可惜,这里的经书大多都是在国内看过,甚至能倒背如流的书。

  倒是在杂书堆中,他发现了宝贝!

  那是一堆随意堆放在角落的竹片,上面写有蝌蚪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