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穆天子的传说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般的文字,玄奘随手拿起一根,眼睛不由得瞪大了!

  这竟是一部晋人编辑的书,上面的蝌蚪文是那个年代的于阗文字,碰巧他能看懂一点儿。

  书名叫作《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记》!

  作为一名博学的僧人,玄奘早在一些史籍中了解了这部奇书的问世过程。

  西晋太康二年,也就是公元281年,汲郡出了个很牛的盗墓贼,名叫不准(否标),其盗墓的手艺堪称一绝。

  不准发现了战国时期的一座巨大王陵——魏襄王的陵墓。

  古代帝王的陵墓为了防止盗墓者的骚扰,往往运用风水之学,设计精巧,机关重重。魏襄王的墓穴当然也不例外。

  不准花了很长时间勘察,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进入了这座梦寐以求的墓穴。他轻而易举地在棺木不远的墓道上方打出一个方形的缺口,墓口挖得精准而隐蔽,恰恰容得下一人进出,又不易被发觉。这是典型的民间盗墓手法。

  与大多数盗墓贼一样,不准的目的是这墓中陪葬的金银珠宝,所以一入墓道,就直奔主题,四处找寻宝物。

  可是墓穴中空气稀薄,很快他携带的火石全部用尽。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要折回,忽一转身撞倒了一堆摆放整齐的竹简,竹简散落一地,不准随手拿起一些竹片点燃,竹片居然可以燃烧。

  借着竹片微弱的光,不准终于找到了魏襄王随葬的宝物,珍宝一夜间就被洗劫一空,不准也如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很快,被盗墓穴就惊动了朝廷,不是因为那些失踪的金银珠宝,而是散落一地的竹简。

  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过去六国的分裂势力,发布了《焚书令》,规定史官必须将《秦记》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为此全国各地还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运动,这场运动过后,世间史书所剩无几。

  晋武帝听说在魏襄王的墓穴中发现了大量的竹简,惊喜万分,他知道这些竹简是魏襄王命当时的学者整理而成的。

  竹简上蝌蚪一样的古文,很快被尽数识别,翻译成当时的通行文字,用隶书抄录成册,于是一批墓穴中发掘的奇书得以重见天日。

  其中,就有这部《穆天子传》。

  此书一经出世,就引起了轰动,使当时生活在中原的人们视野大开,了解到了中原之外西域的绮丽景致,也引发了世人对西域迷雾的争辩。

  不过,这部书经重新翻译整理后,也只是小范围流传。要知道它毕竟不是圣贤书,只是用来猎奇而已。何况当时还没有造纸术,更没有印刷术,文字也只能为少数人所垄断。

  后来,随着中原乱世,很多宫殿都被焚毁,这部奇书也随之消失。

  在此之前,玄奘也仅仅是听说有这么一部奇书,却从未亲眼见过,只当是传说。万万没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