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五章 半岁荏苒弊邑治(五)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里出点情况,原本二十多年后的越人大举收缩,可能十年甚至几年之内就可以完成,从而让墨者抓住机会控制滕国、逼迫薛国。

  反正都是些一县小国,越、楚二十年之内都会战略收缩,齐鲁二十年内都在舔舐伤口,谁也管不到这里。

  况且最多三年,郑国就会放弃世仇和三晋合作一起扶植有强宣称的王子定继位楚王,三晋的力量也没精力达到沛地、滕、薛等地方。

  中原大乱在即,这片原本在越楚齐强大时的死地满上就要活起来。

  因而时间紧迫,需要提前布局,真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随时可以抓住机会。

  滕叔羽等人属于和墨者合作,走贵族路线。

  而这六名墨者,则是绕开贵族直接走基层路线。

  按照墨者如今的手段,在吴越长江口走基层路线极为简单。

  越国是继大禹的祭祀,涂山就在后世的绍兴,墨者编造的神话故事中墨者和涂山与大禹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那种精神上的亲近足以让越人喜爱。

  越国在灭国之前一直祭祀大禹,立国者是少康的庶子无余。

  此时关于当年禹圣涂山会盟中涂山的说法,或有说在此时的寿春城以北,但吴越所作的《越绝书》中则声称“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可见越人坚信当年女娇感叹“候人兮,猗”的地方就在县区泽附近。

  只要将那个神话在越地广为流传,难免让越人觉得这些墨者和禹圣与涂山氏还有那个传说中通晓天志的大巫有亲密的联系。

  而此时越国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冶炼技术尚可、军事科技也还行,但是种植业水平和已经开始灌溉农业的三晋相比实在是差了一大截,甚至都不如此时沛邑的种植业水平。

  此时都传,越王有鸟田之利,而鸟田多以所获祭禹。

  换成适能理解的意思,就是越王保持着神权和祭祀权,用祭祀权的借口,占据着鸟田,利用劳役收获鸟田中的作物,名义上用来祭祀,算作越国特有的公田。

  这种越国最好的田地,实际上则是利用每年候鸟的迁徙,在秋季大雁等候鸟在长江口过冬停留的时候,将一些水淹的淤地叼啄踩踏,从而省去了翻土这一道工序。

  每年秋天收获后剩下的稻米,吸引大量的鸟。

  鸟类吃掉这些田地中落下的稻米和被水稻遮盖的嫩草,留下大量的鸟粪和被鸟踩踏之后非常松软的土地,这便是鸟田。

  中原游士可能很少见到这种万鸟齐聚的场景,认为这是天帝赐予,所以多有感慨。

  越王也是借助这种场景,以祭祀权的名义,把持着这些土地的强制劳役,以此让越人无偿劳作这些公田。

  越国的剑不错,可是农具就差得远,从鸟田还是上田这件事便能看出。

  此时越国也还是一年一收,种植技术水平也不高,只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