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吠陀》的世界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已经足够说明这一点。

  商队中的首陀罗奴隶们并没有随主人一起进入天祠,只在外面将行李货物和玄奘的经书卸下,摆放整齐后便同马匹们一起去马棚内歇息。至于那些行李经书,自有天祠内的高种姓仆人帮他们抬进去。

  玄奘一向睡得迟,在房间里做完晚课后,便决定去找一位教徒借几本婆罗门教的典籍来看。

  刚一出门,恰好碰上那个在门口猜出他名字来的年轻教徒,玄奘向他说明来意,那教徒问道:“法师想看什么书呢?”

  玄奘道:“《吠陀》,可以吗?”

  这是“四吠陀典”之一,是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自进入北印度以来,玄奘就反复听人提起过这部书。人们都说,《吠陀》代表的是知识,这使得玄奘非常好奇,一直希望能有机会看一看,因为他相信,从这部经典中,他可以深入了解印度人的思维方式。

  不过他也知道,婆罗门对这种圣典非常看重,一般是不会拿给外国人特别是异教徒看的。自己也就这么一问,即使被拒绝了也损失不了什么。

  果然,那青年教徒很是惊讶,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道:“请稍等,我去问一下祭司。”

  “多谢仁者,”玄奘合掌道,“请问仁者怎么称呼?”

  “我叫色跋罗,”那教徒道,

  “法师是个有名望的学者,祭司一定会同意的。”

  果然,等了不一会儿,色跋罗就回来了,双手捧着一叠贝叶夹。

  玄奘向他道了谢,便在房间里翻看起来。

  佛教与婆罗门教最大的不同是,佛教没有创世神,而婆罗门教有。他们信奉梵天创世说。不过,他们并非单纯的一神教,除梵天外,还有其它神祗,但这并不能动摇“梵天创世”的根本理论。

  《吠陀》里的宗教思想并不复杂,也没有太多的哲理和推导,相反,它的教义非常简单。

  说到底,就是三条: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摩奴法典》中也提到过这三条。

  “吠陀天启”就是说,吠陀的思想都是由梵天亲口启示给人类的,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

  “祭祀万能”顾名思义,是说宗教的最高与最终形式,就是祭祀。婆罗门教有很多不同的宗派,主祭不同的神明。每一个宗派都极其重视祭祀,他们认为,只有祭祀才可以讨得大神的欢心,从而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

  “婆罗门至上”就更好理解了,婆罗门的地位凌驾于其它种姓之上不可动摇,当然,这也是梵天的意志。

  婆罗门垄断了对《吠陀》的解释权,他们将最高之神称为“梵主”,即婆罗门主;祭神者称为“梵志”,即婆罗门种姓,宣扬神为人之本性,人为神之体现,因而人与神共一梵体。

  就着那些闪亮的银匙灯,玄奘饶有兴味地一路读了下去——

  大梵天是有名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