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师徒分手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玄奘告别了婆苏蜜多罗,携弟子圆觉回到国都竺刹尸罗那,去向呾叉始罗国国王辞行,说明自己要去迦湿弥罗。

  国王道:“本王知道,法师此行是为了求法,这个是要紧事,本王何敢强留?要怪也只能怪呾叉始罗国不是佛典的结集之地,因而没有缘法留住法师。但此去迦湿弥罗,尚有上千拘卢舍的路途,你们就师徒二人,连个背行李的都没有,怎么去呢?况且你们远道而来,路径不熟。不如先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待本王为法师整备行李马匹,再寻几个手力,陪法师同去。”

  玄奘合掌道:“多谢大王关照,只是玄奘赶路心切,不想再等了,还望大王谅解。”

  国王听他这般说,也只得作罢。

  去往迦湿弥罗的路程玄奘早已打听清楚,因此师徒二人一路行来颇为安稳,也不担心会迷路。他们白天穿山越岭、涉水渡河,夜晚或露宿森林,或寄身古庙,不知不觉又走了七八天。

  这天,翻过一座高山,眼前又出现了一条河流,水流倒是不急,但看上去似乎很深的样子。

  圆觉勒住马四处张望:“这河上怎么也没个渡船呢?”

  玄奘笑道:“这河看着不宽,没有渡船咱们就游过去。”

  圆觉很是惊讶:“原来师父还识水性啊?弟子倒不知道。”

  “原本不识,还是在你们迦毕拭国学的。”

  离开长安的时候,玄奘还是个完完全全的旱鸭子,以至于当初抱着浑脱过黄河时,他一度以为自己要淹死了;后来在西域,又经历了险些葬身孔雀河的惊险,他终于意识到,要想平安到达佛国,完成求法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些自渡的能力。其中,水性便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玄奘一旦决定要学什么,就没有学不会的。在迦毕拭国度夏的日子里,他常去附近的湖泊,同当地的年轻人一起,洗澡兼游水,很快便掌握了水性。有时起了童心,他甚至还同那些年轻人比赛潜水,看谁在水下憋的时间久。有了这样的能力,日后再遇到大江大河,无疑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的机率。

  圆觉垂首道:“师父乃是神佛应世,什么都会。弟子万万不及。弟子小时候家里管得严,很少外出,再加上少年出家,根本不识什么水性啊。”

  这其实跟我一样。玄奘想。

  他笑着对圆觉说:“为师是同你开玩笑的,咱们还是看看这河上有没有渡桥吧。”

  于是师徒二人往上游方向而去,不多时,圆觉突然指着前方喊道:“师父你看!那里好像有一座桥。”

  “太好了,”玄奘喜道,“果然是路到桥头自然直,咱们走吧。”

  师徒二人摧马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桥头,原来这桥是由竹蔑搭建而成,悬于水面一丈多高,十余丈长,却只有尺把宽,旁边也没有栏杆,就像悬在空中的一条带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