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的三门峡,到了长安不能通航了,即便通航也只能是小船只,多是陆地运输,但当时作战地区更远,夏州、灵州,陆地运输距离更长,在这时悲催的运输条件下,成本会是几何?若用雇佣制,给得少百姓怨,给得多朝廷没有这么多钱。第二是采购,让官员采购物资,或贵或践,中间有无数猫腻。特别是这么长距离运输,仅是损耗就可以做许多文章。

  所以将原先的便钱汇兑政策发扬光大,让商人来京城买茶引、盐引,然后向西北运输物资,用茶引盐引到江南领取茶叶、盐矾运向所谓的通商区经营。最后为了便利,发展成为将物资送到西北,在西北直接领取茶盐矾引。于是又出现一样新事物,交引铺。看到有利可图,特别发展到后期,交引政策渐渐[***],运送湿霉粮食前去西北,只要塞一些礼物给官吏就可以拿到相关的交引,得利颇大,许多中小商人也纷纷参与。但交引兑现手续繁琐,许多中小商人有能力将物资送到西北,却没有能力去东南经营茶叶盐矾等买卖,越往后发展,这项政策成为豪门大户的玩物,中小商人就越无法参与,所以得到交引后,东京城的一些大型金银铺、彩帛铺、停榻(货易客栈)、质库(当铺)开始倒卖这些有价证券,最后以京城南通巷一带的金帛铺为中心,形成了交引铺集聚点,大肆交易交引。但中小商人害了国家,所得利仍然很少,交引到了交引铺,在这些大商人打压之下,压幅高达百分之五十,到了蔡京时一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唯独的好处便是宋朝便出现类似证券的产物。

  一开始是好的,就象易经卦象的变化,阳到极处开始转阴,随之种种弊病接连而来,官商勾结,加抬、虚估,甚至将那些湿霉粮食运到西北。至于查,查不得,例如现在,许多宗室子弟与外戚,包括高家与曹家在内,都有参与,怎么查?恶劣的时候,三分之一粮食根本就不能吃,不得不倒掉,但这些拉圾不能小看了,是一车车从江南运向西北的,一斗价值好几百文钱!

  朝廷看到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改革,与茶叶一样,在盐引上做文章,可盐引不舍放去,变来变去,始终不成功。这才有了范祥这次盐政革新。

  具体做法:

  陕西解盐旧禁盐地一切通商,用通商法代替禁榷法,说商人不好,官府做得更差,先让盐交易活跃起来,盐入蜀者不问,指四川北部与汉中地区,川峡产盐,多是南部井盐,北部却是严重缺盐,但四川除了成都盆地外,其余地方多山,于是食盐成了四川北部百姓一个最大的难题,准许盐流通突破地域姓的禁锢,向四川北部流动。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第二个不用物做盐引,那些腐粮与陈粮俺们不要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