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开封府时就敢抓捕吕夷简的儿子,尹洙是谁?

  还有军事理论上的冲突。

  范仲淹军事思想保守,修城乃是范仲淹的终极战术,宁肯将汗水洒在修建寨堡上,也不愿将血水流在野外与西夏人打群架上。但韩琦军事思想激进,修寨堡是不错,可修一个得守一个。

  那来的那么多兵士防守?要么分散防守,若分散防守,兵力微薄,那不是守城,是送给西夏人的美食。若集中,就不能防守太多的堡寨。唯一办法便是战,御敌于国外之门,利用宋朝庞大的军队与经济,将西夏人活活磨死。好水川之败后,韩琦依然没有放弃这种想法,虽败,但在任福反击下,西夏死的人同样不少。

  后来因为范仲淹伟大的人格,多是认同褒扬范仲淹做法,其实不对的,修寨堡十分被动,战才是主要目标。但韩琦轻视武人,使他在军事上建树不多,发言权没有范仲淹的大。

  郑朗的做法颇让人费解,是战,但战于国外之内,很少出击,战后还是以修堡寨为主。但这个堡寨是层层推进式的,比如现在泾原路,兵力集中在一二线,三四线兵力渐少,再杂以大量骑兵,以便使各个堡寨保持充足的兵力防御。同时又弄出一个古怪的联防制度,在堡寨防御下再杂以蚕式防守。

  可实际郑朗做法依然与韩琦很相似,以消灭敌人有生兵源为目标,防御是第二位,兼攻兼防,攻摆在首位。

  这三个人做法,影响了许多人,有人认为以防为主,攻为辅,有人以攻为主,防为辅。附从郑朗主要是几个善长谋略的武将,文臣很难看到郑朗军事理论的全貌,于是在韩与范之间做选择。

  尹洙偏向于韩琦,郑戬偏向于范仲淹。因此修水洛城,通达秦渭与秦德大道,震慑吐蕃,是好事,大力支持。尹洙却认为泾原路其实兵力也不多,本来精兵猛将,再多次轮换后,除当地蕃兵外,实际战斗力在削减。对吐蕃与生羌必须以拉拢为主,不能惹起事端,而使大家一致对付西夏人。且修建后必须分兵水洛城,使前线兵力摊薄。

  一笔烂账,郑朗都算不清楚。

  种种想法与误解结合在一起,韩琦便写了这份奏折。

  赵祯下诏书,着下面停止兴修水洛城。

  得到诏书,尹洙对刘沪说道:“刘沪,不准再修了。”

  刘沪你就别休呗,然而刘沪不甘心,他向郑戬将事情会报,郑戬一听牛劲上来,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是我亲自上书主修建的工程,为什么你韩琦要好好的来插一脚。

  先是派佐郎董士廉助役,对刘沪暗示,你尽管修,后面有我罩着,至于诏书,见鬼去吧。看看韩郑范三人在西北违背了多少诏书,还不照样做了三副相?两人主持新政,一人深得皇帝宠信。没事,尽管修。又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