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百六十五章 大计划(七)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殿静然,连欧阳修都不发一言。

  郑朗揭露出来的问题太沉重,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赵祯过了半天,才沙哑着声音问道:“郑卿,有何良策?”

  “良策有之,不是臣想的,而是太祖皇帝教臣的。”

  这句来得很突然,赵祯问:“何解?”

  “太祖立国之初京城十万禁军,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以当京城,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而负担二十余万兵士,民负担亦不苦,国家开支也有节度。直到太祖横扫八荒,一统宙宇,才陆续增加一些禁兵。混一中国时,太祖手中兵力亦不过三十七万八千人。太宗想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才将军队增加到了六十六万六千人,然效果反而下降。王禹偁就曾上书说,乾德、开宝以来,所蓄之兵锐而不众,所用之将专而不疑,然太宗时兵威不振,国用转急,其义安在?所在蓄兵冗而不尽锐,所用之将众而不自专故也。一语中的。兵多,朝廷用度有限,不能尽其力供养,再加上一些将校贪苛,所以才出现兵士让妻子沦落为军记养家糊口,作战时更不能为朝廷竭力死战。兵多,就不能择其悍士,否则数量永远不能满足,有诸多老弱病残充数,兵就无法锐。军多,择将广,但那来那么多良将,于是用庸将充杂其间,更有将校不法,上下失心,加剧军队[***]。可惜太宗未听从,然后到先帝真宗,受困于契丹,又用兵于西方,一度使军队膨胀到了九十一万余人,兵将更加冗杂懦弱。章献太后后逐步淘汰冗兵,使禁兵计裁减为七十余万,国家财政情况也随之转好。但自西北用兵以来,朝廷禁军数量再度膨胀,渐渐接近先帝时之数。先帝时未出现乱子,是先帝前期治政贤明,后期虽差一点,但国家风调雨顺,国库节余。然自陛下即位以来,多灾多难,如何支持这庞大的军队?况且几位先帝,内政各有秋色,皆是贤明帝王,但论武功,无论太宗与先帝皆不及太祖陛下。那么用兵之道,是学习太宗与先帝,还是学习太祖?”

  就象找老师一样,是找一个有学问的人为老师好呢,还是找一个普通平庸的老师为妙呢?

  郑朗继续用事实说话,绝不空谈,每一件事都用事实来引证。

  但是赵祯迟疑地说:“北方驻军,西方需防,一旦裁减,恐兵力不足也。”

  不懂军事啊,以为打仗拼人数的。

  也不能怪赵祯,每一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姓,赵祯成长的环境注意他人格上很温和,就是刚即位一些英气也让范仲淹、孔道辅等君子党们弄没了,所以姓格略有些懦弱,缺乏安全感。

  为此,郑朗苦思冥想了很久。

  他说道:“去年冬天泾原路一战,范仲淹出兵四万,韩琦出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