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笑场(第六更求票)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层意思赤luǒluǒ的,都不做掩饰。连江杏儿都附在了郑朗的耳边,不高兴的说:“郑郎,那些人不安好心呢。”

  郑朗也附在她耳边悄声说:“不是不安好心,是相轻相妒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矣,正是这个意思。不用理睬他们,解试考只有三天时间,考完了以后就是省试考,那才是真正的人才济济。”

  “嗯”江杏儿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忽然一个青年挤了进来,人群中有人认识,喊道:“孙家郎君。”孙家郎君就挤到郑朗身前,说道:“我看到过你说仁义的那篇文章,但我有一些疑问,能不能讨教一下?”江杏儿眼里lù出怒火,非是讨教,今天科举在即,郑朗那有精力再去讲什么仁义!况且万一讨教输了,那么脸面有可能会丢得很大。

  拽郑朗的衣服。

  郑朗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说话,问:“阁下是”“管城孙固。”

  知道了,后来的那个老好人,典型的求和派,保守派,说什么兵,凶器也,动不可妄,妄动将有悔。宁肯与党项人议和,都不愿意朝廷出兵。但总的来说不是一个坏官。

  除非此孙固非彼孙固也。可看他的年龄,与史上记载的那个孙固十分相似,管城人,十六七岁。多半就是那个孙固了。

  “你要说什么?”

  “窃以为夫子所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仅是一种态度,所恶非是刑罚,且听,巧言令sè,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小郎所言似乎略略曲解。”

  这也能说的,huā言巧语,象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刚毅、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很接忻于仁了。在这里,仁同样指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而非是一种措施。

  其实很接近孔夫子当时想要表态的话。然而孔夫子当年有许多问题并没有说清楚,只有一点能肯定,他也反对做滥好人。不仅如此,对兵事,孔夫子都不是很排斥,看看六艺,御、射,虽是君子之御射,多少沾有着武力因素。但北宋的畸形政策下,郑朗又不敢说。他还没有达到那个地位,抛出这些个牵扯到国策争议的话题。

  郑朗微微一笑道:“所谓的木是朴实之解吧?”

  “是。”

  “讷是少言之解吧?”

  更不用说了,况且孔夫子还着重的提了一句,巧言令sè,鲜矣仁!

  “那么这句话又是谁说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道〗德人的必然会有精彩之言,会说精彩之言的人却未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都不一定会仁。最简单的一点,不会说话,如何向世人推广自己的思想?

  “我说的义非仅是刑罚,还有〖道〗德之化,义仅是仁的节,仁却是义的本。两者相对相承,与天之yīn阳,地之柔刚,构成了宇宙循环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