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所未有地团结一致起来,必须严惩叛军。

  因为这支叛军竟然举旗拥立吴争,不仅辱没了朝廷的颜面,更伤及了皇帝的尊严。

  王之仁无奈离开京城,回到龙潭驻地。

  这时得到消息,说是江北那支明军顺利突破清军围堵,占领了高邮州之后,转东南方向,直奔泰州。

  这让王之仁心中一跳,他突然想起了水师出战前,自己和侄子王一林的交待。

  王之仁立即令人取来地图,仔细度量、揣摩之后,王之仁几乎可以肯定,王一林没有死于叛军,而是还在掌控着这支军队,至少还在引导着这支军队。

  可让王之仁懊恼的是,当时交待王一林这步后着时,舟山水师还在自己的掌控中。

  现在,舟山水师已经返回归建。

  也就是说,除非王之仁抽调防御应天府北面长江水域的水师,前往海门接应王一林部,否则他根本派不出可以接应、增援的军队。

  问题是,如果抽调手中水师前往,等于放弃了应天府北方的防御屏障,万一清军趁虚而入,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这不仅仅关系到京城的安危,也关乎王之仁自身的利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王之仁还是懂的。

  百思不得其解,王之仁无奈之下,只得再派人急去杭州府,他只能寄希望于吴争的舟山水师,因为去海门,必须渡江,陆军根本无能为力,况且江北是清军的地盘,陆军过去,还得防着救人不成反被包围。

  ……。

  清廷此时正倾注全力应对漠北蒙古苏尼特部落的反叛。

  洪承畴回京述职,竟也没有与多尔衮继续撕咬。

  可以说,清廷同样是难得地上下一心,应对苏尼特部落的反叛。

  也难怪嘛,那可是后院起火。

  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徐州的八万清军撤回真定至天津一线,拱卫兵力空虚的京畿。

  在得到济尔哈朗急报时,清廷出乎意料地一致认同——怀柔。

  多尔衮下令,令济尔哈朗就地组建使团,前往应天府,与义兴朝商榷对于这支抗命不遵明军的处置方式。

  甚至授于济尔哈朗临机决断权,也就是说,只要义兴朝能召回这支军队,那么清廷将不追究这场变故造成的损失。

  狼真的不吃肉,改吃素了。

  因为它的狼尾巴,被漠北蒙古苏尼特部落死死地踩着,只能选择怀柔。

  ……。

  可问题是,清廷的“善意”无法引起义兴朝堂的共鸣。

  头可断、血可流,鞋面不能没有油。

  这关乎到一种常人无法知晓、揣度的颜面。

  义兴朝断然回绝了清廷使团的建议,说是我朝已经宣布这支军队是叛军了,如何处置那就是贵方的事了,是围是剿,悉听尊便。

  这下济尔哈朗没辙了,无奈之下,他终于振作起来,开始调兵遣将,对这支已经“身份不明”的军队进行围剿。

  可怜已经被排挤在此次廷议之外,急需自证清白的王之仁,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他心里明白,朝廷那帮龟孙子,心中所虑的哪里仅仅是关乎颜面,而是就算他们不要颜面,怕也无法召回这支“叛军”。

  连做为主帅的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朝廷也就……呵呵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