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挡的演变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人在争论。

  但他们争论的不是该不该坚守或者该不该撤退,他们争论的是,该不该急报杭州府,向吴王求援。

  战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这三人的任务是突袭,不,准确地说是偷袭泗州。

  可如今局势大变,已经完成不了偷袭,那么,处于绝对兵力劣势下的守军,有没有必要再在此消耗兵力,作均为的牺牲?

  这才是三人争论的重点。

  特别是史坤、黄大洪,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

  史坤认为,只要没有接到撤退命令,那就必须按原计划行事,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轻言撤退。

  可黄大洪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三人奉命至天长时,吴王并不知道眼下这一切变局,那么,做为前方将领,有必要去提醒、劝谏主公对命令进行必要的修缮。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二人相持不下,把目光都投向了池二憨。

  池二憨是三人中,最接近吴王的人,也是最后来的。

  自然最有发言权。

  可池二憨也不知道啊,他率军出发时,海州还没有被攻破,广信卫也还没对临淮发起强攻,姜瓖也没临阵倒戈。

  从这方面来说,黄大洪的说法是对的。

  可反过来一想,史坤的话也有道理,小安子总揽长林卫经年,按道理,各处战场的战况,少爷一定是获知了的,既然没有新的命令传来,那定有少爷自己的道理。

  做为少爷的亲随,池二憨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自家少爷的决定。

  从这方面来说,池二憨更倾向于史坤的意见。

  难决之际,老实的池二憨做了一个滑头的决定——一面派人急报杭州府讨令,另一面,坚定执行原坚守盱眙、择机占领泗州的命令。

  盱眙这座小城,从刚开始的偷袭战,变为争夺战,到此时,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了双方殊死搏杀的战场。

  ……。

  清廷因嗣亲王多尼、多罗平比郡王罗科铎的死震动。

  区区不名一文的小镇,折损了大清朝两王,噩耗传至京城,朝野俱惊!

  如果不是已经隐居宫中、退让一线的布木布泰和洪、范等人的力劝强阻,愤怒的福临,已经下了追责阿济格的旨意,并一时激愤,决定要率新军亲征。

  太可怕了!这是济尔哈朗在退朝之后,抹着额头的冷汗,对洪、范二人说的。

  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福临亲征,但只有布木布泰的话,起了作用。

  布木布泰是这么对福临说的,“皇帝啊,当年天津卫乱民造反,短短一个月,乱民人数超过三万之众,皇帝那时哭着要退回关外……可还记得?”

  这话让福临顿时冷静下来,少年人嘛,血气方刚,在所难免,可福临就象是温室中长大的花儿,经不起风浪。

  他虽有为明君之心,可终究难敌心中的恐惧。

  没错,只有恐惧可以让人失去理智般地冲动,自己说服了自己的福临,于是就改变了主意——不再亲征了!

  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困扰了他整个童年的问题。

  那就是驱虎吞狼!

  联合多尔博,遏制阿济格。

  令众人惊愕的是,原来在福临心里,对阿济格的恨,竟远远超过了多尔衮。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是,多尔衮已经死了嘛,和死人还置什么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