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困难重重_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

  以前他与大多数人一样,认可君权乃是天定。

  这就是一个人的进步。

  如果他能影响整个世界,那就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沈三问继续看下去。

  税收的现状。

  世人皆求公平,任何领域,同等的付出得到同等的回报,是为公平。税收同样如此,同为一国之民,自然渴求平等的担责,享受同样的权力。

  然而,国民苦税久矣。

  秦汉魏晋隋,皆亡于税。

  农,衣食之源。然黎明千万,苦苦劳作,不得解脱。

  商者,自古厌之,然长途奔袭或祖业累计,一夕所得,万民莫及。

  民商同税,于商无大害,于民大难。

  天下之不公莫大于此。

  崔玄还给出了分析。

  商人虽然在官面前没办法,但是可以用财帛结交官吏,提前知道许多信息,躲避很多灾祸。

  农民是弱势群体,只能依靠国家,如果国家强制收税让他们无法活下去,那么一国就危险了。

  商人从社会中拿走主要财富却不用交税,这些人的财富更多,国家予以保护的东西更多,却让农民承担同等的责任,其实不公。

  为了强国,必须征收商税,同时取缔人口税,将子民好好的爱护起来。

  多劳多得,多入多税。以此平衡社会的财富,让国家有更多的钱扶持农民,让每个人都好好生活。

  到这里,可以说有些太激进了。

  沈三问一直没提税收改革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事太大了,比教育改革大的多。

  真正从人口袋里掏钱,谁都不会乐意。

  受减免的农民却没有话语权。

  所以,只能先从教育来。

  如果普通农民会识字,能够将他们的境遇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晓,或者沟通不同地区的政策,对比一番,就能知道官吏的问题。

  当然,条件是学校教这些,他们也学进去了。

  还有,朝廷要做事,真正的教政策传达下去,而不是止步于官吏的耳中。

  至于取消税收一事,更难。

  朝廷百官都不会答应。

  大周太大了,管理起来很不容易,已经沿袭千年的政策好办,农民也认了。

  这时候取消,朝廷收入锐减,各部的可支配收入降低,部门可能瘫痪,人心会恐慌,造成连锁反应。

  新加税收,那些商人会很抵触,会想方设法的逃税,用更多的钱去贿赂官吏躲避税收。

  监管起来也麻烦。

  这些税收不一定能到中央,说不定还是地方官的囊中之物。

  反倒是给了一个借口,让他们可以找商人的麻烦。

  比如税证,若是十税二十,地方官一定要卖十税四十,没有任何办法。

  说不定这些商人还得感恩戴德,以为地方官还能不卖。

  在突厥这种自治的人口较少的小地方,能够很顺利,在大周,恐怕又得三五年的奋斗。

  最后崔玄也提到了,要在合适的时机做这些事情,让这些人慢慢接受这些观念。

  从教育入手,培养这些人的纳税观念、索取凭证的习惯就很合适,等他们长大,推行这些政策的阻力会小很多。

  至于让小孩子辐射大人,这是不可能的。

  崔玄这封奏报,看来真心没打算上呈公主,这恐怕要等李和长大来处理了。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