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 清高之士_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生平事迹到出。资料都摆在报室,他第一次上完课就好奇。说不出的清高之感,却投口中的世俗,做了皇室学堂的夫子,这是何等的违和。后来了解到夫子家族中各种错中复杂的斗争,为了成全母亲的心愿才出仕。

  那也是李和第一次体会到人生的无奈。

  考虑到想让陛下满意,答案不能简单,李和自然要把每件事都分析透彻。

  若是他开口,牵扯到孝心,应该会让夫子更容易动容。

  举荐还是涉及夫子本利益的事,有些好处肯定是更好的。

  清高是需要资本的,可是清高的人往往又注意不到这一点,他追求的自由,李和也做不了主,毕竟这个夫子他还是不忍心失去的。

  就冲李裹儿对夫子的感,若是夫子真的卸任了,第二天他就要遭殃,他也不忍心这样的事发生。

  最佳的回报给他的母亲封赏,最直接的是投其所好,寻些珍品乐器,最委婉的是夸赞后许些假期。

  参与旁人的家族斗争是肯定不能的,他又不是救世主,天下这么多人哪里救得过来,而且家族人多了,总是有斗争的,夫子和其母只能自己进步提高,别人的帮助大多数时候会适得其反。

  乐器虽然直接,但是京中那些乐的纨绔恐怕没少做这事,夫子也参与一些不好拒绝的宴会,这方法注定只能是下下之选。

  名正言顺的假期,虽然只有短暂的自由,反而是每课颗孤独的心最好的慰藉,不用与旁人交代,还能让关心的人舒心。

  自愿还有好处的事,再清高的人也难生出拒绝的心思。

  李和点点头。

  第一个人分析完毕。

  第二个人,礼仪夫子,他让李和头疼。

  课堂倒是正常,可若平时见了面,都是李和先行学生礼,然后夫子还得一板一眼的回一个臣礼。依照大周目前的风气,他自然是不用回礼的。可是依照古礼和礼典,这是必须的。

  老顽固。

  秩序必然是对他很重要的,选拔人才的秩序就是科举。举荐,也得有才名政绩,否则是个人都想着做官,大周还不得乱了。

  可陛下的题目,被举荐人显然不一定符合正常的条件。

  母亲第一次考题的时候,便对他为题目附加诸多条件不满意,一个做题目的哪有那么多要求,这不是修改题目嘛

  从那时起,他就学会了一件事。回答问题,需要完整周全,只能设想没种形进行分析,而不能给题目诸多条件来符合自己理想的答案。

  要让礼仪夫子做这个举荐人,条件也最简单。要么,这个被举荐人足够优秀,让他心甘愿的出手。要么,能有他不得抗拒的命令,君臣之礼,上下之礼。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作为臣子,他有必须尽的实名。

  等等,李和又想起来,他有两个儿子,都不怎么成器。

  毕竟老子这么顽固,受这个影响,孩子也灵活不到哪里去,夫子对他们的前途十分担忧。

  头脑不够灵活的人,出仕显然是不合适的。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