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八章:小暑大暑秋才立。_从开局就一路横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俗言中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只是对季节气候特点的概括,并不代表进入“立秋”气温立马就变凉。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间,暑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东水蓝星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十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立秋之后是处暑。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暑气渐渐消退、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的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天气由闷热向燥热转变。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灵历八到九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真正想要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

  处暑之后就是白露。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李乾宸前世的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

  白露之后,是秋分。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能量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水蓝星推移,北水蓝星开始昼短夜长,南水蓝星相反。秋分时节,东水蓝星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白露之后,是寒露。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李乾宸前世的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荒平原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