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7章 巡视_三国佳人收集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诩与李易说的话很少,但作用却很大,对于正纠结称帝与否的李易来说,完全就是拨云见日一般的效果,同时也让李易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称帝,要么早一点,以此鼓舞士气,也断了某些家伙们的后路,让大家伙拼命去抢别人碗里的肥肉。

  要么就干脆一点,依然用肥肉吊着人们去拼命,只是这块肥肉已经从敌人手里,落在了主君的手中。

  李易的情况就是后者,现在称帝,就等于是将手里的肥肉丢给左右去瓜分,这自然是不明智的。

  对于李易而言,现在称帝与否根本不影响他本人的权威,但对下面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甚至值得他们挖空心思斤斤计较,因为李易称帝之后对他们的封赏,基本就决定了今后百年,乃至千年时间内,他们家族的地位与子孙前程,差了一分都是干系重大,因此许多原本冷静的人在旁人起头之后,也开始变得不冷静起来。

  可是,李易现在还有河北没有收复,西北,西南,同样需要精兵猛将去征服,正是让手下人继续拼命的时候,如果给了那些人高官厚禄,不说之后没人给他打仗了,但肯定要有相当一部分被金钱美色腐蚀,甚至整个大军的锐气都会被削减。

  想到这些,李易很是感慨,也不得不赞叹贾诩的眼光够毒,千里之外,一言道破要害。

  不过,能看到这一点的,并非只有贾诩一个人。

  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三个人向李易进言,明确的说出认为称帝之事弊大于利,请李易三思。

  这三人分别是郭嘉、蒯越、荀攸。

  除了这三人外,还有人透露过类似的意思,只是他们的说法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李易倒是可以理解,因为这件事很容易得罪未来的全体权贵,甚至是得罪他本人,一般人真的很难开口。

  因为这件事情,李易在临淄停留的时间便长了一些,然后,在某一个早上,张辽带着军中十多个军官,再次劝李易顺应天意民心,赶快称帝,不料李易大怒,斥责张辽目无当今天子,然后陈登趁机进谗言,结果张辽在丢了青州刺史的位置之后,连都督也没了,灰溜溜的去了徐州练兵。

  之后,李易为了表明自己绝对没有不臣之心,又上书天子,声名自己赤胆忠心可照日月,下面那些人胡言乱语都是他管教无方,只是看在他们往日功劳的份上,还请天子不要责怪,李易愿意代为领罪,请天子削了他的大将军与侯爵,只要别怪罪他的属下们就好。

  请罪的书信是几个一流谋士联手操刀,可谓情真意切,字字珠玑,李易相信,小皇帝看了之后绝对会感动到不敢动。

  傻子都知道,现在天子对李易只能“哄”,然后拖一天算一天,要是真敢削李易的权势……

  说不定不用李易的大军杀去长安,李傕就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