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三章 请托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起了国产化的工作。

  这也是中国式研究的必经之路。先买来成套的装备,不管人家是怎么设计的,首先想办法做出零件来,等到每一个零件都能做出来了,就可以生产100%国产化的山寨产品。再下一步才是自行设计,自行研究。

  中国特色的研发方式,听起来好像没有外国研究机构的方式酷,但却非常实用。

  科学研究宣传的再漂亮,说的再好听都是虚的。能够研发出好东西,并让企业赚到钱,让企业和研究结构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外国企业动辄数百亿元的资产,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有的是资本进行从头到脚的研究,有的是资本接受失败。像是瑞士卡萨利这样的公司,研发一套甲醇设备,每年就能投入数千万美元,他们同时还要研究乙烯、乙醇、合成氨等等大型设备,每年能成功一半就不错了。至于收回成本的时间,估计要落到5年乃至十年以后。

  因此,他们现在赚钱的12万吨甲醇,很可能是10年前,乃至15年前的投入所产出的。10年前的1980年,中国又如何拿得出数千万美元,持续数年的研究甲醇设备,15年前的1975年更不用说,就算是投入研究,也会优先研究合成氨之类的大化肥产品。

  即使是1990年的中国,中石化也不敢轻率的投入1亿美元搞甲醇设备,别说是一半的成功率了,七成的把握也不行。

  相比之下,一步步的国产化,对各方的压力都小。任何企业,都可以选择进口设备中的某个或某些零件进行仿制,首先仿制易损件替代国外的售后服务,其次再仿制常用件和通用件,最后仿制专用件和重要零部件……

  这种方式,每进行到一步,每有一些研究成果,都能短时间内转化为收入,也许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就能启动一个项目,并在一两年内收回成本,无论是生产方还是客户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对尚在不发达阶段的中国来说,再没有比维持企业生存更重要的了。要是企业因为研发投入太多,失血而亡,以前的研究再漂亮,估计也没有人欣赏了。

  相反,逐步国产化的方案,却能让中国资产数亿元的企业,启动国外资产数百亿美元的企业才能启动的项目,实则是中国发展的大杀器。当然,对国外厂商来说,这个过程就没有那么美妙了,一些国外企业甚至会因此而提起诉讼,并在合同中千方百计的阻止中国进行国产化。

  偶尔,他们会成功,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失败的。

  正如现在的大华实业,派遣几十名专业人员免费帮助卡萨利的工程师,就算他们再小心,也总有一些资料泄露出来。即使都是公开信息,对第三世界的中国而言,也是难得的资料了。尤其是有的放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