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四六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六)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狂举也,若左目出右目入’。又怎么看呢?”

  这番话,涉及到儒墨之争的一大后续,也就是孟子见告子关于仁义的争论。

  当然,也是告子被墨子认为“告子这家伙行仁义,如同踮起脚尖使身子增长,卧下使面积增大一样,不可长久”的重要原因。

  告子的仁义观,不完全是墨子的仁义观。至于说孟轲与之辩论,到底是胜了、还是在写文章的时候自己认为胜利了,那也难说。

  因为墨子很明确的指出:仁,仁是爱,义是想要利于人的想法。仁和义,是心里想的。都是内,不能相为内外。

  得到爱、得到利,都是实在的、物质的、可以感受到的、直观衡量的。得到爱和利也不相为内外。

  是仁就说是内,是义就说是外,把爱利和所得到爱利混搅一起,不分内外,这是狂举。好比说左鼻孔出气,右鼻孔入气一样的荒唐。

  墨子自己是反对“仁内义外”的说辞的,但是告子却用“仁内义外”的说辞去怼孟子,告子并未完全理解墨子的经义。

  这位说出“性、食色也”的人物,此时在墨家内部远远比不过适的地位。

  因为墨子整天听到的,是弟子们经常打小报告或是在聚会中直接批评说是“告子这个人,口言仁义但行为很恶劣,请将他开除算了……”

  所以适对于高孙子说自己“不仁”这个定义,极为不安,而且极力想要说服高孙子。

  想要说服,就必须要用墨子的定义,否则的话那就是墨家和其余别家的辩论的,后果很严重。

  用墨子的道理,那叫内部讨论。

  用外部的道理,那叫叛了墨家之义,以别家学问攻讦墨家。

  别人可以这样说,他这个候补的七悟害这么说,那就可笑了。

  其实适很明白墨子的想法,因为“仁”是个好词,墨家已经担着“无君无父猪狗不如之禽兽”的骂名,所以不可能再自己说自己“不仁”。

  墨子耍了一个小花招,把天下都认为很好的词汇“仁”,变换了意思,变为了纯粹的爱。

  从始至终,墨子一直在说“仁就是爱,而且是爱自己的那种爱,所以每个人都有仁,只是仁的程度不同”。

  墨子把仁换成了爱己之爱,也就把儒家评判仁不仁的意义给毁了。

  因为儒家的仁,更像是一个标准,拿着这个标准量一量,然后评价说这个人仁、这个人不仁……

  墨子这么一改,意思全变了。

  墨家语境下,你不能说这个人仁还是不仁,你只能说这个人和别人比是不是更仁或更不仁。

  仁从一个魔幻的、模糊的标准,在墨家语境中变成了一个只有比较才有意义的东西。

  一旦仁变为了一种如同高矮一样的东西,就落入了墨子的“物甚长甚短,莫长于是,莫短于是,是之是也非是也者,莫甚于是”的逻辑陷阱。

  给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