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第九十二章_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玩宋》/春溪笛晓

  第九十二章

  自从梅尧臣把王雱拎去印书所一起审核新书,其他直讲也获得了灵感,轮到自己当值那天时不时捎带上王雱。

  如今王雱对印书所的运作有了大致了解,这是官方刻书的地方,印刷器材都是最好的,人手也充足,唯一遗憾的是,印的书少了点,堪称是“非圣人之言不印”。

  这谁是“圣人”细论起来又得撕一波,像王安石和司马光所写的什么《杜甫诗选》《杜牧选集》,印书所这边都是不印的,更别提王安石那两本接近大白话的普法教育读本!

  这就导致印书所的器材时常闲置。而匠人呢,因为是入了籍的,拿死工资,干多干少到手的钱都一样,自然乐得逍遥。

  王雱跑印书所的次数多了,不由打起了它的主意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随便印点什么多棒是不是?

  王雱说动了苏轼,两个人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最终草拟出一个基础方案,一人一份,分头去拉人入伙。

  王雱先游说了自己的几个室友,又游说了自己的同班同学,接着拿着有共同签名的策划书跑去找梅尧臣他们,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说完自己的构想,然后瞬也不瞬地望着直讲们,等他们答复。

  梅尧臣几人传看完王雱写得井井有条的策划书,说不心动是假的,王雱的计划中,需要跑腿的、太过繁琐的活儿,都已经有人认领了,他们几个直讲只要看看稿、选选题就好,若是自己偶有佳作,也可以印在这《国风》上。

  《国风》这名字也起得极好。

  风,可以是风潮、风骨、风采,若当真能引起风潮、树立风骨、展现风采,如此文刊,绝对能在文坛之中掀起疾风骤雨!

  国之一字,口气虽然大了些,咱也可以解释成“国子监”对不?既为国子,办个《国风》又有什么不对?

  梅尧臣倒是对王雱写的那几个选题标准微微皱眉,要求入选文章表达的思想要自由、进步、进取、开放、不空谈、不虚想。

  这些词乍听之下有些怪,细想又觉得字字都戳了不少人的短处,不少人不就是守旧又顽固,光空谈不注重实践吗?

  梅尧臣等人没立刻答复王雱,而是把他打发走,回头再说。

  直讲们关起门来又是一通讨论。

  这《国风》还有一大好处,改改国子监的风气。

  在座之人中,许多人入国子监后都颇为头疼,主要是学生之中有两类难搞的——

  一类是崇尚“西昆体”,所谓的西昆体,是指一类文辞华丽浮艳但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乍一看,诗文写得花团锦簇,好不漂亮,实际上什么都没说。

  此文体一出,风靡数十年,经久不衰。

  另一类是崇尚“太学体”。到庆历新政年间,在太学讲学的石介等人强烈抨击这种为赋新词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