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背弃(19)_隋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得出!古有佛陀舍肉饲鹰,今有李将军舍身养狗,道理一样,结果不同!”邓有见微笑着,将李旭好一通数落。

  “把人都杀光了,看谁给你种地!难道邓将军只吃肉糜乎?”李旭反唇相讥。

  自从博陵军恢复正常后,李旭的好心肠便又成了大伙的取笑对象。以杨义臣为首的府兵将领们笑他是东郭先生,不惜冒天下大不讳救一群狼崽子。而李旭却以养过狼的经历反驳说:其实狼非常通人性,被收养后很少反噬。况且流寇们之所以造反,十有八九是迫于无奈。如果有个不抢掠便能活下去途径,无论多艰难,他们肯定都不愿意再去作贼。

  由于各自经历不同,大伙彼此之间的类似争执还有许多。但都控制在口舌之争范围,并没有伤到彼此之间的和气。个别时候因为观察角度不一样,李旭和杨老将军两个反而觉得对方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至少想到了自家原来并未注意的一面。

  比如杨义臣对李旭在六郡私自重开科举的政策就非常不屑。他认为先皇和本朝陛下的经验已经证明了,科举并不能真正选拔出有用之才。反而因为这种政策与朝廷现行选材政策不符,让人很容易误解李旭准备割地自据。

  但李旭认为,科举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国选材,同时也有防止言路闭塞的作用。如果满朝文武都出身于世家大族,则朝政政令必然会优先照顾世家利益。只有不同出身的人都能有机会说话,才会避免世家子弟活得越来越滋润,而平民百姓活得越艰难,到最后不得不揭竿而起。并且有了科举这一条出路,很多寒门出身的人才便会按照正当途径去谋求机遇。眼下盗贼中也不乏真豪杰,如果当初有机会一展才华,他们亦不会投身匪类。

  “这岂不是说越卑贱者越聪明,肉食者必然鄙?”一次争论中,杨义臣悻然道。

  “肉食者接触的东西多,通常比普通人家出身的子侄更有远见!”根据自身经历,李旭坦然承认,“但肉食者多为自家利益而谋,一旦其将家族利益放于国家利益之前,则祸患大矣!”

  听了这句话,杨义臣很久没有吭声。在那之后,每当他与麾下议论大事,定然以军中长者的身份邀请李旭参与。虽然此时旭子的官职不比杨义臣低,本着向前辈学习的心思,他通常都乐于奉陪。久而久之,他与杨部将士都混得很熟,彼此之间已经能以表字相称,也能虚心接纳对方的一些不同意见。

  当事人都不是非常在意这些争论,笑笑而过。谁也没发觉,在那战乱的年代,因为几句争执,一念之差,到底有多少人得以活命。虽然军屯的土地不会分给屯田者,虽然军屯的收益大半要充做博陵军的补给!

  “不提这些,咱们还是说说,到底跟杨公卿怎么打!”杨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