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产业做什么;而教士的生活费、教堂的常维护费用都由支付;并止教会兼办学校,传教士可以兼任老师,但必须是在专业的学校里去任教。

  而对教会的捐赠收入,华东当然是无法止,但华东要求教会将捐赠、开支全部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上报,同时教会组织活动也必须申报,这样了解、控制了教会的财政大权和组织活动,也就可以将教会牢牢控制住了。

  最后一点是,华东只承认现有的主持教堂的外国传教士,而对新来的主持者一概不认可,即使有上层教会的委任也没有用,因此一但现有的主持神父死亡、调任或是因犯罪被捕,华东就会自行任命新的主持神父,当然都是中国的教徒。虽然中国教徒中也不乏有真正的虔诚信教者,但毕竞是中国人,绝大多数人还是会站在自己的祖国一方,何况现在是华东当家,外国人在这里早己不能高人一等了,媚外者自然也失去了其生存的空间,新任的中国主持神父基本都能和华东保持一致。

  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逐步用中国人来取代外国教士对教会的控制,让教会重新回归宗教层面上,而且还能使华东治下的教会彻底摆脱外国教会的控制,最终是自成一系,并和华东保持一教。虽然这样的教会得不到国外教会总部的承认,但一般的教徒并不会在意这些事。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人对宗教也都相当的包容,甚致有很广泛的信仰多种宗教的基础,只要不受到外来势力的控制,就不会出什么大事。

  华东收回上海租界之后,将这一对教会的管理制度完全移植到上海。而且华东收回上海租界时,正直与英法两国宣战,因此租界的英法两国人都被限制自由,包括全部英法籍的传教士,因此有相当一部教堂失去了主持者。而华东有了在天津、青岛等地对教会的管理经验和基础,也培养了一批在政治上比较可靠的教徒,于是在华东稳定了上海的局势之后,立刻从天津、抽调了一批教徒来上海,有的接管了教堂,有的则在其他教堂担主管财务的执事,而普通教众见教堂依旧开业,神父教士人员也都齐备,也就不在意主持换了人,当然在这其中也有少数人借机闹事,但华东对这样的人绝不手软,很快就被打压下去,于是上海的教会也就很快稳定下来。

  圣三一堂原来的主持神父原来是英国人,在华东收回上海租界时,他和其他英国人一样,被限制了自由,于是华东指定一名来自天津的中国教士担任圣三一堂的主持神父。

  这位中国教士叫黄翰文,原来是教会收养的一名孤儿,已经入教20余年,不仅对教会的一应事务都十分精熟,而且还学会了不少现代知识,并精通英法两国的语言,不过此人虽然入教20余年,但由于他入教时已有16岁,并接受过一些传统的教育,因此在教会学习知识之余,还坚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思想中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且对华东也十分支持,认为只有华东才是中国的希望,当然也很受华东的看重,于是这次也对他委重任。

  而在华东和英国的谈判结束之后,原来主持圣三一堂英国神父恢复了自由,但主持位置却没有还给他,只能回圣三一堂当一名执事。当然不仅是他,其他的英法籍主持神父也都一样失去了主持教堂的位置。

  虽然有些传教士对此不满,但这时上海已是华东说了算,当然没有地方去讲理,而在台湾海峡海战结束之后,远征军彻底失败,传教士们也彻底死了心,有一部份传教士只能屈从事实,安心的当一名执事;而有的却自觉无面,索就放弃了教堂,转投到其他地方。

  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

  祝愿武汉人民早战胜疾病!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