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阿耆尼国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耆尼是梵文Agni的音译,意思是“火焰”。

  东晋高僧法显在其求法旅行记《佛国记》中称这个国家为“焉夷”,玄奘还记得那本书中曾经说过,这个国家地域广大、十分富裕。更为重要的是,此国自上而下,都对佛教极为尊崇。

  沙木沙克到这里来的主要目的是收购矿石,这里的银矿价格极低,依照他的经验,把从疏勒带来的波斯地毯和路上收购的汉地丝绸、瓷器、茶叶等物高价卖掉,换成阿耆尼的银矿石,贩卖到疏勒一带,价格可翻四倍;若是翻越葱岭,贩到更遥远的中亚大草原,则可以达到惊人的十几倍乃至二十倍的利润!

  当然,前提是你有命将矿石带到这么远的地方去。

  任何货物只需要有两成的利润,就足以令天下商人铤而走险,何况这动辄十多倍的暴利?

  所以,随着距离王城越来越近,官道上汇聚的商队也便越来越多,前后竟有七八支合并混杂而行!

  这些商队有大有小,小商队约有二三十人,大商队三五百人,有的商队甚至可达上千人!

  商队碰面后,彼此之间点头示意,看起来甚是友好。

  这倒不难理解,在崇山峻岭、沙漠荒原间奔波了几个月,期间还可能同马贼盗匪进行过殊死的搏斗,如今骤然见到这么多同行,心中的安全感必定油然而生。

  他们见面后,通常会相互交换一下目的地和路上的信息,比如哪个位置有水,哪个旅店提供饲料,哪里有盗匪出没,甚至哪里发生战争需要绕道,等等等等。

  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往往关乎性命。

  玄奘注意到,几乎每支商队都有伤者,一个从西边来的大型商队,伤者竟占了一半以上!

  更不用说死亡的了,从商人们彼此间的议论可知,有的商队出发时有两百多人,到达阿耆尼时就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

  由此可见,这条道上的盗贼是多么猖獗。

  相比之下,沙木沙克商队这一路上的运气还算不错,减员不多。

  玄奘终于明白,丝路上确实有几百骑甚至上千骑的劫匪队伍存在。据说,有的匪徒富可敌国,武力更是强大到了连军队都不是对手!

  这一事实,造成了另外一个可怖的后果,那就是,有些国家的军队甚至兼职强盗!换身行头就出来抢劫,有那嚣张的甚至连使臣都抢,权当练兵了。

  当然,像高昌、龟兹、于阗这类位于丝绸之路关卡上的国家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靠抽取商人的交易税,收取过境费用,安安稳稳的便可获利丰厚,还能繁荣本国市场。

  如果他们也抢,那就只会使商使们想方设法避开他们的国家,绕道而行。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还会丧失自己有利的交通枢纽地位。

  所以这些压在丝绸之路要道上的国家不仅不会抄掠,反而会派军队保护商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