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政治上的事我不懂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隋朝使者去了高昌国才得知,“解辫削衽”并没有实行下去,当使者问起改革失败的原因时,麴伯雅含混其辞地说道:“使臣有所不知呀,我高昌国多年臣服于铁勒,受其经济盘剥、政治压迫,此次解辫削衽虽仿效华夏,无奈铁勒从中作梗。本国只能屈于压力,停止改革。”

  听到这里,玄奘不禁淡然一笑道:“此言不实。当时的铁勒早已今不如昔,在射匮可汗的压力下,他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去过问高昌人改变胡服的闲事?先王伯雅为何要掩盖事实真相?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成?”

  宇文王妃苦笑不已:“法师当真是目光如炬,你说的没错,莫说铁勒没那心思,便是东突厥的射匮可汗,因为惧于中原的压力,也没有插手高昌的事务。”

  玄奘点点头:“如此说来,阻力来自高昌内部了?”

  “正是如此,”王妃叹息道,“高昌这个国家,历来就是贵族势大,国王并不能完全控制住他们。当年的张孟明、马儒都当过国王,全是被国人给整死的。”

  玄奘道:“国人整死国王,想必是这个国王虐待百姓。”

  宇文王妃摇头一笑道:“说是国人,其实还不都是那些高昌本地的贵族?他们虽多与王室联姻,彼此之间还是会结成不同的团体,相互对立。若是有人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即便是国王,他们也会毫不留情。”

  玄奘恍然大悟,麴氏父子的“解辫削衽”改革,表面上看是一场变胡服为汉服的运动,实际上却牵扯到各个集团的利益之争。

  高昌国内虽然以汉人为主体,但也有许多杂胡,比如突厥人、铁勒人、吐谷浑人甚至粟特人、中亚人,他们对汉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如此仓促地让他们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肯定会有不满情绪。

  即使是汉人,因为多年受西域胡人的影响,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改胡服为汉服,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并且这种粗暴的一刀切政策也令人感到厌恶。

  高昌是一个商业国家,那些在贸易中获得利益的人们,希望政府能够运用一些灵活的外交手段,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他们压根儿就不需要什么保护国。

  这部分人在高昌一直存在,他们只关注高昌,不问高昌以外的事情。高昌富足的生活已经使他们感到满意,如果谁要是主动向一些保护国靠拢,一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因为他们知道,保护国是要加自己的税的。

  “解辫削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取悦于隋朝,贵族们害怕隋朝的势力会控制高昌,使他们现有的利益受到削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原的舆服制度是一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生活规定。皇帝有单独的服色,下面的太子、皇子以及各品大员按品级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