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异地乡音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托、托、托……”

  好熟悉的声音!而且是那种浸透到骨子里的熟悉。只是,这是什么声音呢?

  玄奘以手加额,使劲地想着,多日的孤独与饥渴已使他的头脑变得昏沉和麻木了。

  自从离开那个梦幻般的绿洲后,他在大漠中又行走了三天。虽然这一次带足了水,又有《心经》加持,但虚弱的身体还是渐感难以支撑了。

  “托、托、托……”

  这声音还在固执地响着,伴随着他踉跄的脚步。

  终于,他想到了木鱼声。

  那是他从小就已听熟的声音,加之在大漠中多日的与世隔绝,使得他对尘世中的声音格外敏感,是以这木鱼声虽相隔甚远却依然无比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那声音沉重、旷远、空洞、有容乃大。

  他踉踉跄跄地朝着那熟悉的声音奔了过去。

  “托、托、托……”

  声音依然清晰地响着,不急不缓,中正沉稳……

  这座寺院面向莫贺延碛,原本就是为那些离乡背井的商贾而设的。又因其座落于庙儿沟,人们便称它为庙儿沟佛寺。

  佛教与商人的关系源远流长,自释迦牟尼时代起,僧侣传教就跟随着商人的路线前进,僧侣靠商人一路上的布施与保护,商人则靠僧侣的免税特权多赚些钱。佛寺兴起之后,更是给予了商人最大的庇护,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饮食。

  庙儿沟佛寺便是如此,来此焚香祈祷的大都是往来于伊吾和瓜州之间的商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伊吾人,也有少数高昌人、突厥人、沙陀人,甚至还有更远的龟兹人。

  基本上见不到汉人,这大概是因为汉地接近二十年的战乱以及汉人一向安土重迁,并不习惯于东奔西走做生意的缘故吧。

  如今,大唐与突厥的战争在即,走这条路的商人顿时绝迹,寺院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了。

  对于僧人们来说,这倒是段难得的清净时期,正好趁此机会清修。

  不过,由于长年干旱缺水,寺院生计艰难,很多僧人都因耐不住寂寞和艰苦离开,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三个人——伊吾本地僧人无垢,汉地来的僧人无尘,以及无垢去年刚收的少年弟子灵宝。

  三个僧人中,两个已年过花甲。

  此时,两位老僧正在大殿上用功,无垢敲着木鱼,无尘闭目颂经,为那些大漠中的旅人祈祷,为即将进入战火的突厥人和大唐人祈祷,更为身处两大势力的夹缝之间,一时还祸福难料的伊吾国祈祷。

  伊吾国古称昆莫,位于一个小小的盆地之中,是从河西进入西域的门户。当年曾是乌孙王府的所在地,隋大业六年设伊吾郡,隋末战乱中伊吾七城割地自立,此时已是一个独立的小国。

  虽然伊吾已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是,地处大唐和突厥两大势力之间,随时都有被吞并灭国的危险。为了生存,国王不得不采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