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神奇的佛顶骨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王城住处,玄奘问弟子圆觉:“你可知一由旬有多远吗?”

  “一由旬啊,”圆觉张开手臂道,“一由旬便是古之圣王一天行军的距离。”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玄奘只得再问:“那么,这一天行军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

  “这个,弟子也不甚清楚,”圆觉摸了摸脑袋说,“不同的地方都不一样。弟子只知道,在迦毕拭国,把一由旬分成八拘卢舍,师父应该知道拘卢舍吧?”

  “听说过,”玄奘道,“但还是不知道有多长。”

  “一拘卢舍就是大牛鸣声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这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玄奘心想,牛跟牛不一样,不同的地方声音传播也不同,这大牛鸣声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又是多远呢?只怕各个国家又不一样吧。

  “还能再细分吗?”他问。

  “可以啊,”圆觉道,“一拘卢舍又被分成五百弓,一弓为四肘,一肘为二十四指,一指为七宿麦。下面还有虱、虮、隙尘、牛毛、羊毛,兔毫、铜水……再分下去就是细尘,把细尘分成七分,叫做极细尘。到了极细尘,就不能再分了,再分就空无所有,所以又叫做‘极微’。”

  玄奘感叹不已,想不到印度人将长度单位分得如此之细,以前只知道佛经中的大数十分恐怖,比如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现在看来,这种微小的单位,也分得极其细致。

  虽然仍没有弄明白一由旬到底有多远,但显然不短。

  “照这样说,八万四千由旬岂不是要走到天边去了?”他自言自语地说道。

  阿提伐摩恰好进来,听到这话,忍不住问道:“法师要到哪里去,需要八万四千由旬啊?”

  玄奘将那向导的话重复了一遍,又道:“那个向导的话似乎不甚可信,他好像很喜欢用八万四千这个数字。”

  “这没什么奇怪的,”阿提伐摩笑道,“就是在迦毕拭国,也有人这样说。只有学过‘五明’大论以及‘四吠陀’的婆罗门和刹帝利才能计算出具体的数目,至于吠舍以下的普通平民,超过十以上的数字全是八万四千,法师千万别以为他们是在吹牛打妄语。”

  “原来如此。”玄奘恍然大悟。

  印度高种性人家的孩子从七岁起便要系统地学习“五明”大论和“四吠陀”,他们的逻辑、文学、哲学与数学能力都非常强;而低种姓的别说受教育,就连识字写字都不被允许,如果发现一个首陀罗在写字,那是要把手给剁掉的。因为婆罗门祭司认为,文字是大神梵天创造的,是非常神圣的东西,绝不能被下等人肮脏的手给玷污了。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低种姓者就显得浑浑噩噩,莫说是学问,就连语言词汇都少得可怜。

  到了第三天早晨,向导果然来找玄奘,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