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三章 大提琴哪有唢呐攒劲啊?_千禧大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要用音乐来做隐喻,唢呐怎么也比大提琴更靠谱啊!

  是,原版《入殓师》里在几个特定的场合插入了三首名曲。

  分别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以及巴赫与古诺的《圣母颂》。

  特别是电影中大悟为社长拉奏的《圣母颂》,旋律低沉,配合大悟在雪山背景下拉提琴的镜头,是电影的高潮之一,很唯美。

  但是,我华夏自有国情在此!

  张国榕拿着把唢呐,背对着雪山,来一首震撼人心,让灵魂都颤栗的《大出殡》《哭五更》,也一点不差啊!

  唢呐一响,华夏人刻在dna里的“出殡”画面立马就能涌上眼前。

  对于一部讲述华夏入殓师以及丧葬文化的电影,吴渊觉得用唢呐作为男主心态转变的隐喻,要比大提琴更加合适!

  而且同样也能为男主角添加一条暗喻隐线。

  唢呐,其实就代表了男主角本人。

  原本是京剧团唢呐手的他,从一个京剧戏曲表演者,变成了入殓师,职业和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他手中的乐器,也跟着经过了洗礼与转变,从为生者奏鸣,到为逝者送葬。

  乐器本身没有变化,唢呐还是唢呐,但是吹奏他的乐手在经过了心态和身份的转变后,却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音乐!

  这也契合了“音乐”在人类社会诞生的初衷,那就是分享和传递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并且为之共鸣!

  当演奏者的情感和心态发生变化,吹奏出来的音乐也会随着一起改变。

  这也同时是在告诉观众,男主角还是那个男主角,唢呐也还是那个唢呐,但是心态不一样了,一切就改变了。

  吴渊觉得这样挺好的,既有深度也有隐喻。

  “张生,会吹唢呐吗?”吴渊目光灼灼的看向了张国榕。

  嘴角微微抽搐,张国榕尴尬一笑:“不会。”

  “那就去学,不需要学的多厉害,学几首京剧和出殡常用到的曲子就行!”

  导演最大嘛!

  就算导演临时想要改剧情,那演员也只有听的份。

  张国榕咬咬牙,点头保证道:“行,明天我就开始学唢呐!”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