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四章 低迷的文艺片市场,做院线品牌?_千禧大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呵的在电话中说道。

  光影时代目前并没有涉足发行市场,吴渊也不太想做发行。

  虽然做发行旱涝保收,不管电影最终票房亏了还是赚了,发行方都是稳坐钓鱼台。

  但要做发行,关系和人脉还是最重要的一环。

  你得和全国各大院线有过硬的关系,才能够将自己承担发行的电影,拿到全国各院线上映,并且确保排片率。

  吴渊在这方面,是没任何人脉可言的,他并不认识什么民营院线的老总。

  比起发行,他倒是对院线市场挺感兴趣的。

  今年正是全国院线市场驶入快车道的一年,每个省、市的新建影院都进入了大爆发时期,一年能有上千家新电影院建成。

  拥有未来眼光的吴渊知道,接下来十几年,华夏的影院市场都是一片大好,可以说只要开电影院,那就能赚钱。

  嗯,直到疫情的出现,才将火热的影院市场干趴下了。

  之前,吴渊并没有对院线市场有太多的重视和关注,那是因为前两年做电影院,属于49年入国军,有些不太划算。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前两年做影院的话,放映厅还是要做胶片放映厅,因为主流的电影还是以胶片电影为主。

  但是让人郁闷的是,从2006年开始,华夏或者说全球电影行业,就进入了数字电影时代了。

  自2006年起,大部分影院新建时,都不再购买胶片放映设备,直接上马数字设备。

  2009年《阿凡达》上映时,更是引发全球及我国的数字影院——尤其是3D影院的建设高潮。

  到2012年,国内的银幕数字化率就达到97.4%,胶片放映基本被完全淘汰了。

  如果前两年入场院线市场,那可能电影院刚建好,就又要做升级换代,再建新的数字影厅

  投资一家普通电影院的花费在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升级设备又要花五十到一百万,相当于多建半家电影院了。

  与其去多花这个钱,倒不如再多等一两年,直接做数字影院得了。

  反正华夏这种大国,院线市场不是一家两家公司能吃满包圆的,早一点和晚一点入场其实没太大差别。

  吴渊之所以要做院线,也只是想着给公司添加一些实业资产,并且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增加光影时代的圈内话语权。

  万达为什么后来成为了国内第一大电影公司,甚至比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还要更具统治力?

  不就是因为人家从制片到发行再到院线一整个产业链都包圆了嘛,根本不在乎别的公司威胁,甚至可以反过来掐住别的电影公司脖子。

  吴渊虽然不奢望光影时代能做到万达那样的庞然大物,毕竟人家背后是有房地产母公司支撑的。

  但他也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生态圈,打通电影行业的上下游渠道,做到至少不受制于人,可以自己内部循环。

  上握住制片,下握住院线,只有这样的电影公司,才具备优秀的抗风险能力,在圈内才能随心所欲,不用担心受制于人,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最迟明年,也就是2006年,光影时代自己的院线品牌,就应该着手建立了!

  吴渊不打算贪大而全,第一年能在全国主要一线城市,建立起一共十家影院,就算是成功走出第一步了!

  至于之后院线能不能做大做强,就得看他能不能不断赚到钱支撑院线扩建了。

  钱!才是限制一切企业发展的核心难题啊!

  “必须要多搞钱啊!”吴渊在心里不断默念。

  凌晨还有一章,不过会比较晚,明天起来看吧。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