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四章 敛财有方_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另外,上海商市和天津商市根据他给皇家财团的旨意,还特意跟两大商市的控股商团合办了天津商学院和上海商学院,其中的老师都是各个商会、商行最为出色的掌柜……而且他还亲自编写了一部《会计论》,让原先的南海子净军的太监们学了大半年,现在其中的一部分较为优秀的也在其中任教,同时将其作为两大商学院的记账教材。

  从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是各大商行(包括皇室财团)抢手货,而且还很容易某得一个伎术官做做。

  比如,今年两大商市的市政税务局就召了30多个,甚至朝廷的户部也抢走了十几个……

  除了商学院的建立外,由于他登基之初,并没有考虑到还都金陵的情况,在北京建立的帝国大学,也会一分为二,其中会将总部搬至南京,北京的陆军大学和天津的帝国海军大学也会迁移至南京……以便他控制新式军官。

  总之,所有对他来说重要的学校、衙门……都要搬到他的眼皮子底下。

  另外,为了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孙和“政治绑架”大明所有的贵族,他还在离开南京前,给白思文和留守南京的温体仁下了道旨意——营建南京公学。

  具体操作的建造的当然是白思文了…….而这所公学将来的所有生源不是他的皇子、皇女,就是宗室(大部分将会发配到印度)、全大明的贵族子女。

  而南京公学将设置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的教学;从而剥夺了原来帝国大学的这部分生源…...朱大昏君还真是过河拆桥啊。

  不过朱大昏君还是想出了一个敛财的办法,每三年会在整个大明选出10个纳税最多的大户,并赐予其民爵,准许其嫡长子进入南京公学,这样他们的子孙就可以跟皇室成员、贵族一起读书了,将来的前途还会小了?

  当然了,赐予的民爵是一次性的,没有封地、没有赐宅、不能继承的——仅仅是个荣誉头衔。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宗室、贵族都能进入南京公学的,庶流就没有这个资格,只能去帝国大学,而帝国大学的生源,将会看其家族的对大明的贡献程度——纳税、服兵役。

  其中凡是凡是一府一县中纳税前三者,才有资格获得由知府、同知、通判同时推荐(必须同时推荐才有可能被帝国大学接受推荐)入学。

  而新的吏部管理制度,又会以税收为依据,如果三位一府长官不想得到升迁或者还想保持官帽子,那么他们是不敢得罪纳税大户的。

  也就是没纳税,就没教育权,或者纳税低,同样没有进入帝国大学的资格,不过这不代表朱大昏君会放弃他们,两大商市、也包括未来快要建立的11个商市中的各种学校也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在一府没有占据纳税前三的,可以在州县父母、教俞那里获得推荐的资格……而未来的大明官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蠢蛋才能吃香……有能力的都不愿意做官——这是大昏君将要努力的目标。

  要不然,没有势力的士绅地主们,谁还愿意跟财大气粗的奸商们比纳税?那还不得亏死了?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