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则就是没必要也没意愿去解决罢了。

  短短两年出头,就已有了不小的成果,烧制出的玻璃无色透亮,再无黄绿杂色,也瞧不出有甚么气泡了,甚至因添加了硼酸,与过往的纯碱同时作为助熔剂,适时适量添加,使得玻璃的透明度和机械强度都大幅提升,更因降低了熔点,更便于烧制成型,后端对透镜的研磨加工自然更为省事。

  化学这玩意,若是摸着了门道,实则就是这么回事,不断的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罢了。

  宏观性质的转变,究其本质,也无非就是微观变化的集合表征。

  自然科学如此,社会人文亦如是。

  帝国科学院成立将满二十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踏踏实实的钻研典籍,归纳理论,不断试验印证,加之官学大兴后,不虞后备人才,终归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皇帝刘彻对此颇感欣慰,一人成木,众人成森,若无足够的技术人才,甚么工业化都是空中楼阁,无法大力推进,将来更难以为继。

  正因如此,他近年来已鲜少亲自动手捣鼓甚么了,放手让刘乘去掌舵帝国科学院,亦大力倡导产学合作,科技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实务为本。

  至少在现今的大汉,暂时没必要去研究甚么量子力学之类的,要晓得,刘彻上辈子遇着这门课都得懵圈。

  两股战战,头晕目眩,恶心反胃,闻之欲呕。

  言归正传,话说从头。

  玻璃的品质大幅提升,研磨透镜的成本和人工大幅下降,为相机的量产提供了绝佳的助力。

  量产,要考量本益比,打造出来的相机肯定比不得少府精心制作的那批,然放在这年月,在汉人眼中,那真真是稀罕物件了。

  商贾,本就是疯狂追逐利益的物种。

  研磨透镜耗费人工?

  不打紧!

  虽说劳力匮乏,但若能牟取暴利,莫说十人百人,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手,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都能调拨出来。

  当然,实际上也没那般夸张,拨出十来个作坊,若干匠师和千余奴隶就足够了。

  每磨出块合格的透镜,匠师赏百钱,奴隶的伙食加块油汪汪的大肉,成本能高到哪里去?

  然每台相机,贩售的价格高达十金,合十万钱,千石粟谷,够一头奴隶吃一辈子的。

  大批廉价劳动的重要性,端是展现无遗。

  隆冬腊月,年节将近。

  相机的销量异常火爆,莫说长安权贵,就是返京述职的各郡县仆射长官,也都纷纷找门路,在没铺货上架前,就已提早订购,免得苦哈哈的去排队抢购。

  相机已问世两年有余,莫说王侯权贵,就是寻常百姓都早已从报纸中知晓了世间有这等好物件。

  要晓得,现今大汉已非昔年般唯有长安周报独占鳌头,许多商团也纷纷涉足报业,虽由太常府严格控管,不得擅自议论国事,却是刊载着各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