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十三章 改制(下)_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高的赵也就是一个从四品的军师将军――不过与诸葛亮同一个封号,赵也是很满意了。至于校尉和士。就直接从宋制武散官中选取,各选出四个听起来顺耳地名号,如征威校尉,守阙毅士等等。再配上自后世的肩章、领章,就已经足够了。而官官制,则有些麻烦。东海早前没有臣,从长史府到各曹郎中,再到下面的各县,都要从头新立。为了定下官职地名称、品级。陈正汇没少花脑筋。而这些新设立的官职。要么从义的毕业生里挑人来担任,要么就是使用投奔东海的外来士子。不过他们都是新人。为了维护武将们的尊严,这些官职的品级就不能太高。

  如陈正汇为官之首,东海长史,却也只有正六品,从六品也只有一人,为刚刚来投东海,被赵瑜任命为东海政的卢明德,他是太宗朝宰相卢多逊之后,当年卢多逊被贬朱崖,在水南村开枝散叶,留下的一脉便是他的先人。各曹郎中,比朝中地各部郎中低一级,为正七品,而各县知县按所辖户数当个正七品绰绰有余,但为了便于长史府指挥,也只能定位为正八品。再其下,各县主簿、县丞、县尉的品级也都在九品上下。比起同列的武官,确要低上许多。

  当然,除了官职之外,官还有散官官阶,也都是模仿宋制。而这个散官官阶,就是为了让正官官品无法高的官,有晋升的余地,同时也可以让一些老资格的官,能籍此得到比较高的品级。比如马林溪,正官工曹郎中为正七品,而中散大夫则是正五品,还在陈正汇之上。若不是这样做,他这个官迷,要是知道他的正官的品级甚至比判军器监地邓肯还低,肯定暴跳如雷。

  不过经过赵瑜、赵、陈正汇三人讨论后的武官制,绝大部分的安排都比较合。计算过资历、功劳,由考虑了各人的能力、才,才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官制初定,大头领们经过数天的讨价还价,各自满意而归。赵瑜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有了大头领们的支持,向下推行也就不有太大阻碍。

  五月初六,端午之后,外派将领们各自回岛,而赵瑜下令在义中挑选毕业生,又开始考核旧日处政务的管事们,同时接连见来岛的外来士子,判断他们地能力,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东海地官职。此日之后,东海建官立制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外界,从福建、两浙、两广等沿海各路赶来投奔台湾地人才也越来越多。

  个五月和六月,赵瑜都在忙碌中度过。每日接见的外客不断,其中虽偶有英才,但大部分还是些无才无能的投机者。不过赵瑜也没有把他们逐离,而是好酒好肉的把他们安顿下来,礼贤下士名声是培养出来的,没有这些马骨,真正的千里马也不投奔东海。

  而陈正汇也在忙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