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8、第138章_嬉闹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常敏锐,听见曹冲这么说莫名感觉里头大有问题。

  可他把整件事在心里打了个转,却又发现不了问题所在。

  昨天有人找上他打听曹冲的情况,今天曹冲这边就需要人,巧是巧了点,但怎么看都是瞌睡有人递枕头,他正好可以卖个人情出去!

  那么,到底有哪里不妥?

  司马懿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也不再暗自纠结。他与曹冲商量完捞人才的事,便又讨论起怎么遴选适合的太学博士。

  太学博士才是真正的学问要好、品行要好,要不然怎么配为人师表?可问题就在于,够格为人师表的大儒不一定愿意来当这个太学博士。

  曹冲对这些不太懂,他看了看司马懿列出来的名单,只觉一个都不认得。他唉声叹气:“这活儿不适合我干。”

  步子不能一下子迈太大,即便有心要革新人才选拔制度,他也不能直接把读书人的根给拔了。

  所以,太学不能像建国初那样直接开除所有老学究,大搞文学改良,公然号召大伙“不用典,不讲对仗”,直接跑步进入白话文时代。

  按照这时代的惯例,一般春秋之际教《礼》《乐》,冬夏之际教《诗》《书》,中间穿插研读《易经》《春秋》,课表都给排好了,教学任务倒是不重。

  曹冲觉得这可以当预科,也就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接下来就可以分科培训,直接对接对口的衙门,即便不开科举,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输送点专业人才!

  按照这个规划,前期可以先骗点大儒过来好好教基础课程,后面的计划等他们教得差不多了再悄悄地给安排上!

  东汉时期文风大盛,读书人很受尊敬,很多大儒只要传出要讲课的消息,可能就有数以千计的读书人赶去听讲;要是哪个大儒离世,那场景就壮观了,说不准得有几千人一路相送!

  这些大儒不鸟朝廷,会被称之为“高士”,人人都赞他们品行高洁,而不会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这么厉害的人物不愿意为朝廷效力,应该是你们当皇帝的和当官的要好好反省自己!

  曹冲对这种文人风骨也颇为敬佩,只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的大儒。

  这些人可能文学上没有高士们出色、名声上没有高士们响亮,可他们好歹能为朝廷输送点有用的人才。

  可惜从东汉的清议发展到魏晋的清谈,大多都只是局限于对人物的评议、对玄学的讨论,并没有人真正把议论探讨的功夫放在真正可以经世致用的学问上!

  经世致用这个概念是明清之际才被拉出来强调的,当时理学、心学逐渐奔向唯心理论。本来读书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许多人只顾着修身,直接扔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