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四章 许昌的朝堂_三国新马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室那座坚固的房屋,到底能经过几轮折腾一般。

  终于,到了刘协手上,随着董卓入京,李傕郭汜祸乱长安,随后又有匈奴铁骑践踏,最后到献帝狼狈逃出长安移驾许昌之后,汉室那座屋子,已经轰然倒塌了。

  自作孽不可活,用在汉室身上,实在合适不过了。更加汉天子似乎也无心政务,所以汉室的威严,几乎已经无从谈起。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许都的大小事务,都主动汇入曹操手里。反而不痛不痒的小事,倒是在朝堂上喧嚣甚上:例如前一阵子,孔融前段时间提出向许昌进贡的贡酒不纯,比不上马家佳酿之事,就吵吵了半个多月,直至后来刘协同意高价从别的商铺购买之后,才怏怏作罢。

  可是,今天朝廷猛然抛出这样一道自断手臂的决议,却仍然不由使得这些朝臣有些震惊。一时间,正殿上静悄悄的,所有人都各怀心思。不过幸好,他们都还知道最底线的一条——朝堂上的事儿,都不过是给天下人看的仪式过场!

  想要搞掉皇帝身边的宿卫,曹氏有一万种手段,没有必要在一个形式大过实质的朝会上煞有其事地搞什么三卿会审。更何况,如今曹操已经彻底击败了吕布,兖州这个地盘儿,仍旧是他的。

  可是,陛下前一阵子的英明神武,很是征服了不少中立派的心。而在曹操正要全面收复兖州这个关口又突然患病…….

  不管怎么说,那些臣子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老老实实领命,高呼谨遵圣命——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一项很大的阴谋,可能是皇权派绝地反击,也可能是曹派故作姿态、另有谋划。但不管怎么说,身为池鱼且还看不出风暴漩涡当中的激流时,还是选择明哲保身为好。毕竟,这些事儿,似乎碍不着自己什么事儿。

  随后,在荀彧宣布完这项决议之后,很快三卿又发出一条决议:为策完全,整顿事宜此时便开始。整顿宿卫的职责,交由车骑将军董承亲自督改;而前往整顿许都卫的使者,由议郎吴硕担任。

  大臣们又一次发出喧哗,不过这一次声音小了许多。在大多都选择了静观其变之后,他们对此事已经没有多少上心了。甚至,反而很希望恢复到平时嚷嚷那些小事的光景,然后早些回到家中,理一理这思绪。

  而议郎吴硕从荀彧手里接过诏令后,立刻转身离开正殿。跟随他去的,还有二十名金钺卫士,他们的身份表明这是一次以皇帝名义来执行的命令。

  孔融已经察觉到今日的朝堂气氛太诡异了,因此,在三卿之后,他马上从袖子里取出一卷奏折,大声对荀彧和那个空着的龙椅道:“荀令君,我这里还有奏本。”

  荀彧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让小黄门呈上来。

  每次朝会,孔融总会准备一两个奏本,内容从经学到农桑不一而足,甚至还有关于饮酒的法令。这些奏本不会有什么机会得到执行,但可以让整个朝会显得不那么空洞。孔融的文章写得极好,从个人角度荀彧还是挺欣赏这人的,有时候还会抄录下一些精彩片段寄给曹司空。

  之后小黄门取走奏本、当众宣读,众臣听着,果然又是空有辞藻华丽,却无一语涉及政事的奏事。直至这个时候,朝堂上的话题终于渐渐转为不咸不淡的议题上来了,那些臣子们,也终于开始展露他们的见解和口才了——这样的朝堂,才正常嘛……..

  董承和荀彧两人,就那么微笑着看着身后臣子畅所欲言,似乎也很满意看到汉室‘群臣济济、参谋国事’的盛景。可在两人都不经意的时候,他们发现彼此都背着手,目视前方。而眼光,却时不时瞟着宫外:刚才离去的,只有议郎吴硕一人。

  他担负的任务,可相当不一般啊…….

  明面上的形式已经走完了,接下来,皇权派和曹派的暗中交锋——这一切,仅仅才是个开始,后面的发展,会让这些口若悬河的臣子们目瞪口呆的!

  请收藏:https://m.mht56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